1.泥齡問題
硝化細菌作為硝化過程的主要突破口,通常屬于自養好氧細菌。這類微生物的突出特點之一是繁殖速度慢,世代時間長。在冬季,硝化細菌繁殖所需的產生時間可達30天,即使在夏季,泥齡小于5天的活性污泥的硝化作用也很弱。為了探討泥齡對生物除磷工藝的影響,Resik等人.(1985)用表1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,指出降低泥齡將提高系統的除磷效率。
從表1可以看出,聚磷微生物的泥齡很短.泥齡為3,在0 d左右,系統仍能保持較好的除磷效果。此外,生物除磷的唯一途徑是去除剩余污泥。為了保證系統的除磷效果,必須保持較高的污泥排放,并相應地降低系統的泥齡。在泥齡,硝化細菌與聚磷菌之間顯然存在著矛盾.如果泥齡過高,不利于除磷;如果泥齡過低,硝化細菌就不能存活,泥量也會影響后續污泥處理。針對這一矛盾,在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和運行中,一般的措施是將系統的泥齡控制在一個較窄的范圍內,同時考慮到脫氮除磷的需要。實踐證明,這種和諧是可行的。
為了充分發揮除氮和除磷各自的優勢,大致有兩種其他對策。
第一種方法是建立一個中間沉淀池,并建立兩套污泥回流系統,使不同泥齡的微生物生活在前、后兩階段(見圖1)。第一階段是很短的年齡,主要功能是除磷,第二階段是較長的年齡,主要功能是脫氮。該系統的優點是成功地分離了兩種不同年齡的微生物。然而,這種過程也有局限性。首先,兩套污泥回流系統,再加上中間沉淀池和內循環,使這種過程既長又復雜。第二,該工藝分離了原A2/O工藝中同步進行的吸磷和硝化過程(見圖25),各工藝所需的反應時間不能縮短,從而延長了工藝的總停留時間。第三,該工藝的第二階段容易缺乏碳源,從而對脫氮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。此外,由于對磷的吸收和硝化都需要有好氧條件,該工藝所需的曝氣量也可能增加。
第二種方法是將填料放置在A2/O工藝好氧區的適當位置。由于硝化細菌存在于填料表面,不參與污泥回流,解決了污泥脫氮除磷過程中污泥齡的矛盾。該方法的優點是既達到了不同泥齡微生物的分離目的,又保持了傳統A2/O工藝的簡單特性。
但是,該工藝還必須解決以下問題:(1)填料投加后,懸浮活性污泥必須優先并有足夠的增殖機會,防止生物膜數量的增加和MLSS的減少;(2)確保足夠的攪拌強度,防止填料截留導致填料表面大量的污泥結塊;(3)填料量一定要適度,填料量過小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,過多的填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污泥的截留。此外,應仔細考慮填料的類型和排列。
免費獲取解決方案
全國咨詢熱線:0
誠招全國代理,
公司座機:
市場一部:
市場二部:
市場三部:
公司網址: